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上海一明星家庭双喜临门,两个宝宝有网红潜质,乡里画了一面墙庆祝 天天精选
2023-04-22 12:35:11 百度新闻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传出喜讯:位于崇明区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近期新添两位成员,让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内的野生麋鹿从4头增至6头。

婚配

这片栖息地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市林业总站、崇明区新村乡、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等多个单位联手推进的成果。整个项目占地300多亩,原为农田和林地,经改造,现划分为麋鹿栖息区、麋田(轮牧)区、隔离区、水源涵养区、科普宣教区等5个功能区。


(资料图片)

栖息地不仅为麋鹿种群提供日常活动以及检查、防疫和治疗的场所,还可供市民了解湿地、麋鹿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观察麋鹿的生活状态,了解其习性。

2020年秋季,一对麋鹿夫妇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来到上海,先在上海动物园寄养了一段时间,在年底迁至新村乡隔离观察,之后正式入住新家。

2021年春季,这对麋鹿夫妇的“老乡”——另两头母鹿也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出发,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体检、驱虫、隔离观察后,与麋鹿夫妇在新村乡栖息地汇合,1公3母4头麋鹿组成一个家庭(极小种群)。

四鹿齐聚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 李茂君 摄

“刚来时,这对麋鹿只有两岁多。公鹿当时还没长开,是被其他母鹿看不起的‘小个子’,加上冬至前后恰逢脱角期,正是它‘颜值’最糟糕的时候。它自己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显得无精打采。”和麋鹿朝夕相处的保育员宗云龙和方取南说起这个小家庭便打开了话匣子。

“那时,我俩就下定决心,要让公鹿‘抬起头来’,甚至让母鹿倒追它。”宗云龙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每天午后,保育员会把用麦麸、豆粕、玉米、营养粉、水等原料调制的“营养粥”倒在食槽内,向林子里呼唤几声后便离开。

一般一两分钟后,公鹿就会带着母鹿来用餐。根据气候的冷暖,保育员还会用不同的草料给它们加餐。

不出半年,饮食无忧的公鹿就被养得“虎背熊腰”,到了夏季进入发情期后,它还把不知道在哪里找到的彩条布挂到了右角上,在母鹿面前摇头晃脑,这个时候,母鹿看它的眼神充满爱慕。

“偶尔会看到公鹿用脸蹭树,应该是把眶下腺分泌液体涂在树上,用气味吸引母鹿。”宗云龙笑着说,其实整个栖息地就它一头公鹿,杵在原地也能吸引母鹿,“这样多此一举,看来是此前被冷落时的气还没消。”

母鹿与公鹿谢汉宾 摄

待产

惊喜在去年冬天降临。因为采取野放方式,保育员只能在麋鹿前来固定喂食点时才能有近距离仔细观察的机会,他们突然发现,有两头母鹿的肚子明显鼓了起来!

还有一个现象让保育员进一步确认了麋鹿一家的“双喜临门”。

方取南说,这头公鹿对原配也就是和它一起先来的那头母鹿特别好,会一起进食,但对后来的两头母鹿不是很友好,甚至会驱赶其中一头体型较小的母鹿,要等它们吃完才允许它“上桌”。

但去年夏天后,公鹿似乎一下子没了脾气,对所有夫人一视同仁,甚至会在进食时谦让,让母鹿先吃,自己在一旁放哨。

“我们仔细一看,怀孕的果然是后来的两头母鹿。”方取南打趣地说,看来这头公鹿也懂得心疼孕妇。

进食时,母鹿(左二)的肚子明显鼓起 上海禹悦水生态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心供图

警惕的公鹿 陈玺撼 摄

听听公鹿守护家庭的警告声,有人说像猪叫,还有人说“金属感”十足 陈玺撼 摄

确认两头母鹿有喜,栖息地忙开了锅。一方面将每天投放的饲料从12斤增加到15斤左右,还增加了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另一方面,在保育隔离区南侧预留了一片专用的“宝宝区”,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内部设有水池、泥塘和草地,周边设有围挡,一旦发生仔鹿羸弱被母鹿弃养的情况,就采取人工干预措施。

记者在麋鹿栖息区与科普宣教区的交界处看到,有几十只鸡与麋鹿为伴。

“它们不仅可以自由进出栖息区,啄食可能威胁麋鹿的蜱虫,还可以替麋鹿打扫餐桌,防止残余饲料腐坏后影响麋鹿的健康。”宗云龙表示,为防止饲料因贮存不当发生霉变、虫蛀等问题,栖息地每次顶多采购一个月的饲料,到了“黄梅季”,每次采购的饲料更是减少到半个月的量。

此外,保育员进入栖息地前,必须换上消过毒的工作服和套鞋,并用消毒液彻底喷洒投料器具,定期清洗、消毒储藏室、工具间、栖息地进出口、食槽及周边等区域。

保育员放饭 陈玺撼 摄

来自小奶鹿的凝视,一旁的鸡忙着“打扫”麋鹿吃剩的“营养粥” 陈玺撼 摄

新生

母鹿的怀孕期在270天到300天,一般每年4月至5月产仔。可自以为算准产期的栖息地工作人员还是“扑空”了——没有见证两只小鹿诞生的一刻。

“虽然有遗憾,但栖息地的原则就是将人为干预尽可能降到最低。麋鹿是比较胆小且很有领地意识的动物,我们不可能也不会紧盯它们的一举一动,要给它们留足空间,一般要将栖息地内麋鹿的密度保持在1头/40亩以上。”负责栖息地运维的蔡睿告诉记者,似乎是感到人类的善意,两只小鹿不约而同地在4月1日露脸。

据蔡睿回忆,3月31日傍晚,例行的无人机巡查发现,麋鹿栖息区东南角沿河的一片芦苇荡内,有一头母鹿出现了临产迹象。前一天和当天下午,这头母鹿未像往常一样到食槽进食,引起了保育员的警觉。次日上午,在同一片芦苇荡内见到了刚出生的小鹿。

4月1日早晨,工作人员远眺到了另一头小鹿,在麋鹿栖息区西侧一处临河较深的草丛旁,跟随母鹿散步,从较深的毛色以及较大的梅花白斑来判断,推测已出生11天至12天。

小奶鹿紧跟母鹿 上海禹悦水生态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心供图

如果推测准确,截至今天,栖息地内的两头小鹿,一头已满月,一头已满3周。

4月21日下午,记者在麋鹿栖息区外侧观察到,大约50米外,两头小鹿紧跟母鹿来到食槽进食,因为还未断奶,它们不时将头探到正在进食的母鹿的腹部寻找奶水,偶尔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好奇地舔一舔“营养粥”,又或者结伴走到距离父母数米的林下草丛,交头接耳,说说“孩子话”。

“无论是对两头母鹿,还是对栖息地工作人员来说,这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所幸准备充分,没有发生意外状况,两头小鹿平安降生,我们每个人都充满成就感。”蔡睿表示,目前两头小鹿表现良好。

根据林业部门的建议,两头小鹿诞生后如果能够平安度过6个月,就将独立生存,未来近半年内,栖息地还将再接再厉,全力呵护这两头小奶鹿,这段时间,栖息地内部不对外开放。

据保育员介绍,两头小奶鹿关系特别好,常在一起玩耍 陈玺撼 摄

符号

两头小鹿能够顺利诞生并茁壮成长,对上海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而言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新开端。为两头小鹿高兴的,还有栖息地所在的新村乡。

麋鹿与原始稻作农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原始稻田是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因此,有一种说法:这就是麋鹿的“麋”要在“鹿”下加“米”的原因。

这周,新村乡稻米文化游客接待中心外的墙壁和窨井盖上已经有了麋鹿的彩绘,接待中心内的货架上,印有崇明麋鹿文字图案的喜时联名款锅具和不锈钢罐5公斤装的“新村麋鹿米”已经上架销售。

陈玺撼 摄

“麋鹿将成为引领新村乡未来发展的重要符号。我们还计划发动社会力量,设计一批麋鹿卡通形象、微信表情、公共标识、文创周边等,让它们出现在大街小巷。”新村乡党委委员卫黎表示,民间有很多手工艺人,剪纸、年画、土布包、糕点等都可以成为麋鹿形象的载体。

卫黎觉得,麋鹿宝宝有成为“网红”的潜质,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带动地方农业、文旅等产业的发展,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也因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坚定了年轻人在乡村扎根的决心。

目前,4头成年麋鹿已经有了和稻米文化相关的名字:“香香”“业业”“美美”“乐乐”,对应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的建设目标:稻香、业兴、村美、民乐。未来,两头小奶鹿茁壮成长后,新村乡也有意给它俩取名,届时将向市民游客征集名称。

新村乡已有“米宝宝”,下一步要设计“麋鹿宝宝” 新村乡供图

栖息地所在的新卫村正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根据目前的初步设计方案,将在栖息地附近打造集生态保护、生态教育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教育基地“北滩麋鹿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届时,新卫村内将随处可见麋鹿元素,不锈钢的麋鹿剪影将站到路边标识牌的顶端。

设计图,不代表最终效果 新村乡供图

新村乡稻米文化游客接待中心100多米外的稻香花舍民宿,不仅在电动门上贴了麋鹿贴纸,还在咖啡吧台上放了两只卡通鹿公仔。

“知道新村乡有麋鹿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会打电话来问有没有相关的游览线路。”稻香花舍店长邓超告诉记者,目前,4月29日至5月2日的客房预订率已经达到95%,有些客人想带孩子参加自然教育活动,会推荐他们去栖息地的麋鹿科普馆参观,顺路游览稻米文化中心、五彩稻田、喜时尚工业旅游景区等,享受在生态乡村骑行的乐趣,用多元的旅游服务吸引并留住游客。

陈玺撼 摄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