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日前,华为在2023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官宣,华为与赛力斯(601127)联合打造的问界M5和M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在此之前,赛力斯与华为曾签署了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基于双方在智选车业务的长期深入合作,赛力斯明确了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的目标。
这让赛力斯与华为“解绑”的传闻不攻自破。作为与ICT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的代表车企,赛力斯在由传统燃油车赛道转向新能源车的过程中,率先开启了行业内深度跨界融合的先河。继赛力斯后,极狐、阿维塔多家车企与华为等公司展开密切合作,一时之间,跨界合作在汽车圈内蔚然成风。
(资料图片)
赛力斯与华为联手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2022年全年销量突破了7.5万辆,跃升为成长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跑出了业内罕见的发展速度后,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前路究竟该如何走?剥离与华为合作的标签后,赛力斯本身具备哪些竞争力和核心优势?支撑其竞逐智能新能源赛道的根本“护城河”是什么?
带着上述疑问,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赛力斯,通过高管对话、产线调研等方式,系统探寻了这家始终走在跨界前沿的老牌车企背后的故事。
创业三十余载
三次顺势而为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为何能够引领行业,形成“赛力斯模式”甚至跑出“赛力斯速度”?要解答这个业内普遍关注的疑问。或许要追溯至赛力斯的起家和三次关键转型。
公开信息显示,赛力斯集团始建于1986年,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打造汽车坐垫弹簧起家,到生产摩托车,再到率先进行混合制改革,与东风公司合资合作生产汽车,进而登陆上交所上市,赛力斯的每一次转型,均精准地把脉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6年,已在汽车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赛力斯,决心进行第三次转型。彼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跑马圈地”的混战时期,部分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大潮下尚未缓过神调转船头,赛力斯已率先锚定了新能源汽车赛道,从自主掌握三电核心技术,再到与华为深度合作开创业内跨界合作的新模式。短短几年间,赛力斯已实现了从燃油车企向新能源车企的转型。这当中,既有时代洪流的助推,也有企业掌舵者的精准决策。
“从2023年回望过去,会很自然地认为赛力斯转道新能源汽车是必然选择。但在当时来看,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做整车、推动公司上市,再到转型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每一次重大转型,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赛力斯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
赛力斯的三次关键转型,既与公司创始人的不懈坚持密切相关,也是三次顺势而为。持续的转型,让赛力斯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式的生产,实现了到智能制造和质量自动化的跃迁。公司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在创新驱动下不断求生求变,才成就了今日的“赛力斯速度”。
数据显示,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13.50万辆,同比增长225.90%;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8万辆,同比增长626.39%。今年1~2月,赛力斯销售新能源汽车1.15万辆,同比增长69.83%。
“在‘新四化’浪潮的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变道超车的好机会,这为我们切入新能源赛道提供了良好契机。与此同时,我们相信中国汽车品牌只有通过新能源汽车,才有可能追赶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国际品牌的汽车。”上述负责人表示。
赛力斯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主要是看准了市场的大趋势变化。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从政策补贴驱动转向市场政策双驱动阶段,并逐步进入以市场竞争驱动为主导的新阶段。
据悉,基于赛力斯与华为在智选车业务的长期深入合作,双方定下了联合业务目标,即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
“相对于销量的KPI,我们更看重NPS,即用户净推荐值。目前汽车行业的平均NPS水平在40%左右,BBA也在这个水平浮动,而问界达到了70%,完全超过了豪华车企水平。相信随着赛力斯不断的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今后的销量会有更大的空间。”赛力斯内部人士判断,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已进入由市场驱动的智能化下半场,任何一个汽车品牌都需要在技术、产品、品牌、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提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发展机会。
跨界合作进入深水区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潮的来袭,不仅撼动了固有的汽车产业格局,也让产业生态发生了巨变。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各种新技术的加入,逐渐打破了汽车产业的边界。传统车企的转型不能只靠单打独斗,势必要通过跨界合作形成生态体系,这已经逐渐成为了产业共识。
那么,如何跨出跨界步伐?身处不同领域的公司,如何在跨界合作中紧密配合,避免摩擦?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毫无疑问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杆案例。
2020年,赛力斯与华为开启了行业跨界合作先河。2021年,伴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联合打造了AITO问界品牌正式诞生,首款车型问界M5也成功进入了华为的销售渠道,在市场上实现热销。
“其实与华为展开合作的车企不止赛力斯一家,但实践证明,很多跨界合作并没有融合得很好。”一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华为的智选车模式可以说是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而成,双方在默契的合作中,找到了优势互补的最佳方式。据悉,目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和华为智选模式。其中,赛力斯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在双方的合作中,华为主要贡献智能化技术和销售渠道,而赛力斯则发挥在创新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长处,二者强强联合,在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领域均有广泛合作。
“赛力斯不是代工厂,而是与华为联合研发。代工模式下,车企只能赚小钱,但联合开发模式会把利润大头留给车企。”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
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合作利益分配问题,上述负责人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进行了明确回复。他表示,赛力斯每卖一辆车,获得的营收都是记入赛力斯上市公司账面的。
通过与华为的合作,赛力斯在工业设计、质量管控、用户体验设计、智能化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升,这些都成为了赛力斯的重要资产。
余承东表示,在智选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赛力斯。
的确,因为与华为结缘,赛力斯旗下的问界品牌快速成长,销量增速显著。与此同时,赛力斯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格外抢眼,股价从2021年初的17.08元/股最高涨至2022年6月份的90.50元/股。虽然此后的股价有所回落,但全年内涨幅仍然超过了129%。
或许是与华为的合作过于抢眼,或许是产业竞争的动态变化过于激烈,市场上屡次传出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放缓甚至终止的传闻。
针对上述传闻,双方的回应都较为积极。余承东亲自辟谣,明确表示当下与华为合作最深的车企是赛力斯,华为不仅没有撤离研发人员,对赛力斯投入反而在增加。而赛力斯方面,则通过披露公告的方式,强调双方的合作没有发生变化。
今年2月底,华为与赛力斯签署了深化联合业务协议,不仅让市场谣言不攻自破,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走入深水区。按照规划,双方将推出全新平台,计划在2023年发布全新车型,深化智选车的业务合作模式。
不久前,华为又在2023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官宣,问界M5和M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问界全系车型将升级HarmonyOS 3系统。这再度表明,双方的合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相伴而行。
业内人士判断,赛力斯与华为的牵手,为行业内的跨界合作提供了一种的新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赛力斯需要华为,华为也同样需要赛力斯这样的伙伴来实现技术的落地。二者的互相吸引、互相需要,决定了其合作的可持续。
实际上,赛力斯的对外合作并没有局限于华为,而是沿着产业链进行了多重扩展,包括与宁德时代、文灿集团等,均展开了深度合作。据赛力斯方面透露,此举主要是为了打造精品供应链,进而为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
以“智造”实力
迎战下半场竞争
“以前的赛力斯,外界更多是看不起、不看好。但现在的赛力斯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赛力斯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对外的这个表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剥离掉与华为合作的标签,赛力斯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更应该被行业所看到和正视。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缩影,更是中国智造的实力体现。
在探访赛力斯智慧工厂的过程中,赛力斯生产制造端的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采访团系统展示了公司依据工业4.0标准及工业互联网要求打造生产车间。
据悉,赛力斯的智慧工厂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能够以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为核心,实现实时响应,定制生产。
在冲压车间中,AGV自动传输、自动化装箱、一键换模等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相互配合,让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仅需5秒就能完成一个部件冲压工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赛力斯智慧工厂不仅可以实现全自动、全封闭的生产,还配备了全球先进的蓝光检测系统,检测效率是传统汽车工厂三坐标检测的3-5倍,检测精度达到了0.05毫米。
“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上述工作人员强调道,高精度检测设备的运用,使得赛力斯智慧工厂的智造水平堪比欧美豪华汽车品牌,真正做到了质量与效率并重。
而在繁忙的焊接车间内,几乎不见一位作业工人。超过300台智能机器人有序协作,对不同的钣金件进行涂胶与焊接。激光远程飞焊技术的介入,更让传统的焊接过程实现了完全无接触和精细化。
“在这里,平均每2分钟就可顺利下线一辆成品车。”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赛力斯的智慧工厂具备超强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能力,工厂内累计配置了超过1000台机器人协同运作,可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24小时全时在线检测,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可让制造精度、产品品质达到更高水准。
专攻智能制造的同时,赛力斯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也进行了重点攻克。公开数据显示,最近六年内,赛力斯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培育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的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DE-i)和三电产品。截至目前,赛力斯拥有近3000项核心技术专利,超过300项发明专利。据了解,后续赛力斯将继续推进“一个平台,多技术路径”规划,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侧重点的调整。
依托于强大的“智造”实力和技术能力,赛力斯有足够的信心迎战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的竞争。不仅如此,随着与华为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赛力斯也将进一步扩大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