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本周思考:首次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会带来哪些趋势性影响?
【事件】2023 年5 月10 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我市第一批DRG 付费和带量采购政策联动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针对电生理、运动医学、神经介入等板块,首次将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
(资料图片)
【思考】首次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影响或将双向强化①价:我们认为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耗材降幅或更趋合理。DRG 限制费用极高病例与费用极低病例,单个病例在合理付费范围内波动,而且会逐年进行调整至合理水平,若耗材一次性降价过多,医院无法享受厂商较好服务,还会面临下一年DRG 付费的调整。我们认为,在联动下,医院会更倾向于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并留出部分创新器械的使用空间。同时,DRG 既兼顾了全国统一,又保留了地方的差异,我们认为,若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全国推行,部分耗材带量采购放至省份,厂商或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并根据各区域产品采购的类型不同形成差异化的定价。同样,反观本次DRG 与耗材联动,电生理分类更加细化、降幅也更为合理。相对创新的产品如“磁定位压力感应治疗双弯导管-12 孔(不含12 孔)以上”入门降幅仅8%(获得60%的需求量),达标降幅13%(获得90%的需求量);而竞品相对较多的产品,降幅在30%-70%(最高有效申报价接近福建省最高有效申报价)。整体看来,降幅相对温和。我们认为,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或将在耗材中标品类与价格界定上,呈现相辅相成、更加合理的趋势。
②量:强化标内份额,也留出创新产品空间。从填报总量上来看,《通知》要求“医疗机构结合临床使用状况、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从有意愿参加DRG 联动采购的企业中选择产品,并填报每个产品未来一年的采购需求量,填报总量不得低于2021 年实际采购量的90%。”我们认为,首年DRG 价位不做调整,而集采耗材价位下降,医疗机构为保障结余,或鼓励医疗机构强化标内耗材的使用。同时,对于DRG 定价与医院等级也有一定相关性,对头部医院来讲,首年DRG 价位不做调整,留出了标外创新器械的使用空间。
③企业:平台型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企业或有更好生存空间。我们认为,若DRG与带量采购联动推行,不同省份医保情况、DRG 支付、医院等级分布等均有自己的特异性,对耗材的选择或也不尽相同,产品种类完善、高中低端产品布局齐全,并有持续快速创新迭代能力的企业或将更具竞争优势,同时,DRG 与带量采购联动也为高难度手术、突破式创新留出空间,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或有更好的放量窗口期。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完善的产品布局与持续的创新迭代能力是带量采购中企业的立足之本,推荐平台型企业/突破式创新的企业,推荐微创医疗、迈瑞医疗、微创脑科学、微电生理、心脉医疗、南微医学等,关注先健科技、归创通桥等。
风险提示:新品商业化不及预期;集采降幅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等。
行情复盘:除中药饮片外,均有较大回调
涨跌幅:本周医药板块跌幅2.3%,跑输沪深300 指数0.3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倒数第10。2023 年以来中信医药指数累计跌幅1.4%,跑输沪深300 指数3.1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12。成交额: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为3154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6.1%,较前一周环比下降1.8%,低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8.2%)。估值:截至2023 年5 月13 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8.1 倍,环比上升1.99。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125%,环比下降2.3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74.0%)。
沪港通&深港通持股:截至2023 年5 月12 日,陆港通医药行业投资1899 亿元,医药持股占陆港通总资金的9.9%,医药北上资金环比下降35 亿元。细分板块中,除中药(+9 亿元)环比流入外,其他板块均环比流出,其中医疗服务(-16 亿)、医疗器械(-14 亿)、化学制药(-14 亿)环比净流出较多。
细分板块分析:根据Wind 中信医药分类看,本周医药子行业表现较为分化,除中药饮片(+4.4%)涨幅较大外,其他板块均有所下跌,其中化学制剂(-3.3%)、医药流通(-3.2%)、生物医药(-2.8%)、中成药(-2.4%)均有较大跌幅。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各板块均有较大回调,其中科研服务(-4.4%)、API 及制剂出口(-4.3%)、医药商业(-4.1%)跌幅较大。具体看,科研服务板块泰坦科技(-14.3%)、皓元医药(-8.2%);API 及制剂出口板块博瑞医药(-8.1%)、富祥药业(-6.2%);医药商业板块国药股份(-7.2%)、老百姓(-6.4%)有较大跌幅;另外医疗器械板块微创机器人(-12.4%)、贝瑞基因(-11.4%);CXO 板块普蕊斯(-11.8%)等也均有较大跌幅。根据Wind 中信医药分类看,本周医药子行业表现较为分化,其中医药流通(+4.3%)、中成药(+2.5%)和化学制剂(+2.2%)涨幅较为明显。医疗服务(-3.7%)和生物医药(-1.0%)下调相对较多。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我们认为在医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中对创新的持续鼓励(创新药、创新器械),2023 年度医药策略周期论角度,中药、疫后主线、配套产业链、创新药械处于疫情后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的多周期共振阶段,可能成为未来投资主线。我们推荐预期底部、经营周期弹性体现的中药、先进制造产业链、创新产业链以及医疗硬科技方向。
2023 年医药年度策略:拥抱新周期
疫情后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把握2023 年医药新周期主线。
推荐方向:中药、创新药械及配套产业链(CXO/原料药)、疫后主线(防疫产品/药店/医疗服务/疫苗)等;
逻辑支撑:①疫情周期: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带来诊疗量恢复;②政策周期:控费政策持续优化带来合理量价预期;③产品周期:创新药械产品持续迭代满足未及需求的量。
2023 年行业边际变化:后疫情、集采时代“量”的修复。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新冠疫苗、新冠特效药、贴息等医疗新基建放量;卫健委、医保局等配套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政策持续推进,联盟集采促进放量;仿制药集采、脊柱等高耗集采、续标政策规则延续科学、合理化;
中药:近期部分中药公司如东阿阿胶、康恩贝、同仁堂、天士力、健民集团、济川药业、康缘药业、葵花药业、华润三九等相继披露2022 年年报或2023Q1 经营情况,持续验证我们前期提出的中药新复苏逻辑,历史负债率低点、营运效率提升奠定了业绩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推荐:康恩贝、康缘药业、济川药业、羚锐制药、桂林三金,建议关注九芝堂、以岭药业、东阿阿胶等。
配套产业链: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百诚医药、九洲药业、康龙化成、诺唯赞、键凯科技、健友股份等。
创新药械:迈瑞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心脉医疗、奕瑞科技、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科济药业、君实生物等。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疫情结束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