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行业] “微软并没有造车计划,微软在汽车行业的原则是不直接参与竞争,而是专注于服务汽车行业客户。”微软中国副总裁、微软中国区企业商用事业部总经理袁以拓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重申了微软在汽车产业中的定位。
同时在此次大会上,微软也首次向外界发布了面向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说基本撇清了“要造车”的传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表示,“此次推出的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借助覆盖全球的微软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服务,以及能够同时满足中国与全球市场的安全合规保障,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创新升级,助力中国车企走向全球。”
总之一句话,微软不会亲自下场造车,但会参与造车。
对造车一直不感兴趣
实际上,微软对于造车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2016年,时任微软公司全球业务发展主管佩吉・约翰逊就公开发言称:“微软不会制造自主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但我们愿意向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和辅助驾驶技术”。
2018年,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沈向洋也说:“微软最难取舍的是不做什么,因为有大量资金可以做很多选择。而最高管理层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不做汽车。”
去年11月,在第四届进博会“跨界协同化”分论坛上,微软(中国)CTO韦青同样对“微软是否会造车”做出过明确回应,“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跨界成功可能是个小概率事件。在这种前提下,造车这种话题,跟我们一个软件公司好像风马牛不相及。”
『微软Surface Car渲染图 图片来自网络』
平心而论,相比于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其他科技巨头,微软对进军汽车行业表现的确实比较克制,起步也比较晚。不过网络上所曝光的微软Surface Car渲染图,还是让业内的人对其“造车”将信将疑,认为在造车的热潮下,微软怎么免得了俗。
确实,微软没能免俗。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微软本身的定位还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希望做一个中立的技术方案的赋能以及云与人工智能的平台提供者。” 袁以拓说道。
在这之前,微软已经与多家车企或自动驾驶公司等展开了深入合作。
2021年初,通用汽车及其收编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宣布,将与微软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与此同时,微软还与通用汽车、本田及机构投资者一同对Cruise进行了总计超20亿美元的新增股权投资。
『微软中国与元戎启行深化合作』
上个月,微软中国还与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元戎启行宣布深化合作。元戎启行将借助微软智能云Azure覆盖全球的云计算及边缘计算能力,加速自动驾驶平台的创新升级,为其即将投入全球市场测试及量产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台提供更强的安全性保障,加快全球业务布局。
除此之外,小鹏、现代、大众、博世、采埃孚等都是微软服务的对象。可以发现,微软在汽车行业要服务的对象不仅仅局限在OEM,而是几乎覆盖所有的汽车产业参与者。
微软要干两件事
从微软发布的面向汽车和移动出行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来看,微软只干两件事。一个是以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技术为基础,帮助汽车行业客户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大领域的技术突破。简单来说就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我们有非常成熟的自动驾驶开发支持解决方案和很高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数据导入与准备、训练与仿真到AI模型与可行性验证等环节,这个部分微软其实已经是非常成熟了。”袁以拓在对话中谈到。
除此之外,微软也看到了其他机会。
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车企终端的营销手段面临改革,传统4S店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提升线下展厅体验,像我们与奥迪合作,开展混合现实技术的合作。元宇宙、人机交互,可能是我们未来在营销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向。”袁以拓补充道。
针对智能座舱领域,微软的智能语音对话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构建完整的智能对话架构、虚拟人智能化应用,可支持超过70个语种、超过140个地区语言及方言,服务范围可覆盖全球。
小鹏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完整的语音交互流程』
今年年初,微软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在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的深度神经网络 TTS(Text-to-Speech)支持下,小鹏汽车顺利完成其车规级语音助手的升级,进一步提升其语音助手的技术水准。
微软干的第二件事是结合微软从中国到全球的安全能力与覆盖广泛的合规认证体系,帮助汽车行业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这其中涉及到数据合规、安全以及专利保护几个问题。
云的合规性是最重要的基座。很多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时候,将其技术架构部署在多国家、多市场、多元环境,需要满足当地相关法律,而微软做的就是如何在多国保证合规安全。
微软在全球拥有100多项合规认证,还有针对汽车行业相关的认证,能够确保汽车行业客户的信息与数据安全,并且满足苛刻的全球合规要求。
同时,微软可以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一张进军海外市场的“专利保护伞”。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微软可为Azure用户提供无上限赔偿保障及10,000多项微软专利转让权利,帮助Azure用户降低侵权风险,可以让开发者和企业用户可以真正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成长,而无需为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担忧。
闯入一条新赛道
实际上,微软的这种选择也是很多科技巨头们的选择。它们对于“造车”似乎变得很冷静。苹果“造车”只存在于传言中,官方没有任何正式的回应,仅仅在6月6日2022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展示过一套能接管整个车机系统、控制车内所有屏幕的全新CarPlay。
『全新CarPlay』
华为多次宣布不造车,尽管很多人不相信;三星传闻也“放弃”了造车;索尼、阿里、百度则是联合传统车企造车,发挥自己在各自领域的优势。
目前只有小米官宣下场造车,一举一动都被业内人紧盯着,时不时就可以在新闻上看到小米汽车专利申请、工厂建设进度等消息。不过小米下场造车也是基于整个生态的考虑,毕竟小米本身的优势就是辛辛苦苦建立起的生态网,而汽车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自然是不能缺席。
总的来说,大部分科技巨头们其实并不热衷造车,只是想通过参与造车帮助它们继续扩大自己原有的优势。
微软同样如此。不过不同的是,微软闯入了一条新的赛道,一场云计算厂商围绕智能汽车展开的对决。
就在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也宣布,将围绕自动驾驶、车联网和软件定义汽车这三个汽车行业数字化场景提供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 ,“亚马逊云科技的定位就是赋能和开放,我们不做车,我们是去帮助车企扬长避短,加速数字化转型。”
这与微软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以自动驾驶数据湖为中心,帮助车企构建起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分析、数据标注、模型和算法开发、仿真验证等,车企可以更加容易地实现自动驾驶全流程的开发、测试和应用。
当然,国内的腾讯、百度、阿里、华为也都有所布局。
随着越来越多自动驾驶车辆上路,主机厂商面临着“庞大数据量”的挑战,当然这只是储存上的需求。现如今,智能电动车赛道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汽车行业对云的需求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储存上,已经扩大至开发领域。
『图片来自《智能汽车云服务白皮书》截图』
《智能汽车云服务白皮书》中提到,自动驾驶开发全流程中,当前存在且在未来可能被进一步放大的痛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海量数据处理难、数据标注耗时长、仿真测试效率低、缺乏统一工具链。当前开发流程存在大量断点,车企往往要花费巨大精力,应对数据传递、算法加载、模型适配等问题。
而微软以及其他云服务提供商要做的就是为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保驾护航。
据本站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汽车销量破千万辆,对应智能汽车渗透率达49.3%。都说新能源加速渗透是产业竞争的上半场,智能化技术的突破是竞争的下半场。随着主机厂在智能化领域竞争的加剧,背后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又何尝不是一场激烈的“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