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小标1)从技术创新到创业
201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90后陈方平遭遇了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是继续专注于学术还是走上创业的道路。
(相关资料图)
那一年,他代表学校参加一个环太平洋地区的创新创业大赛,一举获得中国区冠军。比赛中,他研发的自主识别和智能飞行的工业无人机,吸引了投资机构的关注。
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教授高文,陈方平长期深耕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多元传感器融合技术,根据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和图片,做针对性的目标识别算法、厘米级的3D实时建模,积累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拥有数十项国家专利。
这一切源于他儿时星辰大海的梦想。出生在福建东山岛的陈方平,从小喜欢动手做一些赛车、船的模型,在海边的沙滩上玩。每年中秋,他都会用易拉罐搭一个机器人,坐在旁边一起赏月。年幼的陈方平没有接触过空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甚至连拥有一个航模都很困难。高考时,他立志要报考空军,成为一名飞行员,无奈因为近视没有通过选拔,只能寄希望于参与飞机的研制。
在本科期间,陈方平获得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第一名,物理系主任看中了他的科研动手能力,批给他一个单间的实验室。“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下课后,我第一时间不是冲向食堂,而是冲到实验室开始干活。”陈方平回忆,大学期间的衣食住行基本都在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从布儒斯特定律的探索,再到各种光栅、偏振,再到无人机四旋翼、再到飞控、智能应急交通系统等等一系列的研究,积累了十几项的关键核心技术”。
面对选择学术和创业的选择,陈方平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什么?他内心的答案是“要服务这个社会”。在陈方平看来,尖端的技术可能是一把锋利的武器,一把宝刀,但它如果深埋在土里,就只能慢慢变为古董,没有任何价值。“如果纯粹为了毕业、为了职称发论文,那它的意义就太小了。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为国家、社会创造价值。”
想通了这一点,2017年,云圣智能成立了,“云”是筋斗云,“圣”则是筋斗云的驾驭者齐天大圣,陈方平希望用“七十二变”的无人机和机器人替代人类去做那些重复性和危险性的工作。
(小标2)志存高远,敢于无畏
陈方平和团队破除了消费级无人机对“飞手”的依赖,凭借即时性、精准性和无人化,让无人机自动规划最优路径、直抵目的地。依靠全自动无人机场,无人机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数据采集需求,自行更换摄像头、夜视仪、气体传感器和电池等支持模块。通过AI边缘计算和云端的深度学习计算,将无人机传回的数据分析并得出报告,由中控室管理员下达给地勤人员运维指令,从而让问题得到解决。
公司起步的三年间,云圣智能获得上亿元融资及数亿订单。陈方平也获评中国科协“科技创业先锋”、2020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等荣誉。
如今,在电力领域,云圣智能的产品已经可以实现由无人机全自主地,每台机场每天对数十座电塔的自动化、数字化、精细化巡检作业,“让很多电力巡检工作者不需要再辛苦跋涉,家人也不用分隔两地、担惊受怕”。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领域,云圣智能的新品圣无人机和宝莲灯机场可以安全快速地完成探索任务,获取被扫描物的精细数字三维模型,并进行云端建模。
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在陈方平看来,青年企业家的“精气神”,就是志存高远,敢为无畏,将“小我”融入“大我”。“通过企业这一组织,把产品和技术快速地应用、服务于这个社会,给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价值。”在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微众银行“微众企业+”推出的“敢为·青年企业家演讲”系列节目中,陈方平这样讲述。
青年企业家是担当有为的开拓者,是锐意进取的催化剂,他们依靠创新为整个社会注入活力。青年企业家兼具青年特点与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先锋力量之一。在中国数字时代的浪潮下,青年企业家在发展中探索新机制、培育新文化、激活新基因,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赛道上纵情驰骋。据了解,微众银行“微众企业+”始终关注中国企业家群体,发挥数字科技之长,致力于打造全链路商业服务生态,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与企业家并肩奔跑。
据介绍,“敢为·青年企业家演讲”系列节目聚焦“企业家精神”,邀请来自智能制造、民生消费等行业中,敢想、敢为、敢闯的青年企业家代表,通过现场演讲的方式,讲述青年企业家的奋斗故事,展现当代企业家精神和青年企业家的风采,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树立实干信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企业家,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