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为中国内贸中转港的经济意义有限
2023-05-20 13:02:55 AI自智体

原创 孟繁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曾经主持过十多个文史号,至今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还有着极大的兴趣。

俄罗斯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之意)中国人更愿意称之为海参崴。这片土地在中俄签署《北京条约》后,成为双方共管之地,但在后来却成为苏联领土,黑龙江与吉林也因此失去了一个便利的出海口。这是一页痛史!

这两天与海参崴有关的一条新闻大热起来,那就是“海参崴成为吉林的内贸港”。所谓内贸港,因为牵扯到货物跨境,实际上不过是货物的中转港,且必须以挂上海关关锁(进出港口都不能打开)的集装箱运输,所停留与装卸集装箱的码头泊位也是固定的,是严格按照中俄双方的租用合同行事,中方付出真金白银得到便利,俄方提供地方获得实惠。这么一种经济安排,竟被好多人解读为海参崴回归的第一步,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实际上,这种安排始于2007年,如今是基本落实到位,时间已经过去了近13年。

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俄乌冲突就是其中的重大事件,引发了国际关系的分化组合。更长时期,俄罗斯(包括苏联)对于远东被内定为中国不能涉足的禁区,即便是对双方有利的投资开发也会严防死守。比如,库页岛的石油天然气,俄罗斯宁愿与美国、日本合作开发。与美日合作还有技术水平的原因,而与技术水平远低于中国的印度合作,就完全是处于防备了。选择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与中国共同开发石油,道理如出一辙。同样,产自库页岛地区的油气资源,俄罗斯最开始根本不卖给中国,只卖给日韩。直到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西方对俄罗斯实施联合制裁,为弥补在欧洲市场上的损失,俄罗斯终于答应开通第一条“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气。

同样,在2022年6月10日,也就是俄罗斯没能闪电击溃乌克兰,战争爆发近四个月,俄乌冲突开始进入相持阶段,同时,西方施加了异常严厉的全面制裁,被俄罗斯一方拖延了多年的黑龙江跨境大桥才得以建成通车。

无独有偶,今年5月6日中午,中国海关发布消息称,自6月1日起,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吉林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这条小小资讯,在十天之后,才被翻出来热炒。联系到5月17日,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其背后的逻辑一脉相承。那就是俄罗斯因为策动乌克兰战争而陷入巨大的战略困境,为削弱美西方的联合制裁,不得不升级中俄战略合作伙伴的水平,放松对中亚国家的控制,在远东打开局面,缓解经济与财政困境的同时,迫切需要获得最重要伙伴的战略性支持。

有限开放海参崴作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只不过是俄罗斯向中国展现出扩大合作共赢的一种姿态。在国际观感上,对于中国未必有利,所谓海参崴回归更是一种臆想,即使是经济意义,也因为美西方的严厉制裁海运运价飙升,本来比陆路运输更便宜的海运,也大打折扣,象征意义更大 。

当然,如果这种安排能够形成长期、固定、有效的机制,对于降低黑龙江、吉林南下货物的海运成本是有利的,同时也可以增强黑龙江、吉林的制造业竞争力,随着开放机制落地与营商环境的改善,有望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东北。民国时期,东北各项事业领先于内地多数地区就缘于外国资本的助力。建国初期,东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与苏联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的发展速度一直落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了原有国企机制的惯性不易改变的原因之外,就是国外投资,尤其是日韩更青睐于其他地区,且与临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没有多少经济往来有很大关系。如果俄罗斯能源及矿产能够更顺畅地进入黑龙江、吉林,可以直接带动能源工业、电力工业、重化工业等的发展。

但这种合作本身就有着诸多限制,尽管我们很难看到合作的具体细节,更重要的是主动权也操在俄罗斯之手,不可过于乐观。

尤其是从现实来看,俄罗斯是在国际压力下,做出以上选择的,一旦环境变化,这种合作就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为什么是海参崴,而不是在距离大海只有18公里的吉林珲春,与俄罗斯、朝鲜联合建设新港区?非不能也,而是合作水平还不到也。

x 广告